Skip to content
Skip Start

最新消息

202112月06

園藝樹藝及園境管理師生研究團隊進行北區新田公路的桉樹植被研究

研究

  • 新田公路連接新田至元朗一帶,是本港其中一條重要高速公路之一,為新界西部提供必需的交通聯繫。為提供快速的公路綠化,在約三十年前在建造道路之時,路政署沿著公路的斜坡和路肩種植了先鋒樹(約9,000棵桉樹),當樹長大時,生長環境有局限,加上這些桉樹生長至一定高度,影響了樹木的穩固度,對道路使用者產生安全隱患。因此,路政署委託THEi高科院園藝樹藝及園境管理(榮譽)理學士課程師生進行研究,以提升新田公路的樹木管理系統,積極主動加強道路安全,減低樹木事故發生的機率。
    HALM Highway research
  • THEi高科院環境及設計學院環境學系副教授張浩博士指,桉樹屬高大喬木,可生長至高達20米以上,成熟時需要更多空間生長;加上桉樹在香港屬於外來植物品種,兼具排他特性(Allelopathy)。種子和果實亦較不適合本地雀鳥和昆蟲進食和棲息,令生物多樣性的增值功能亦相對較低。為提高生物多樣性,並考慮城市樹木的防風能力以減低風季樹木風險,研究團隊在過去兩年於新田公路沿途設置不同疏伐實驗,並於林下種植多種本地原生的樹苗和灌木。參與研究的THEi高科院園藝樹藝及園境管理(榮譽)理學士畢業生劉鈞妍(Kyle)說,團隊每月到公路監察樹苗的生長情況,量度其高度、樹冠、胸徑等,評估其健康狀況,再計算生長率,以比較各品種的存活率。
    HALM Highway Research
  • 經過研究觀察,團隊發現,小果鐵冬青、華潤楠、鴨腳木、假蘋婆等原生植物能較好適應新田公路環境,存活率、健康狀況和生長速度都合適。研究統計結果亦都顯示,當桉樹冠幅超過3米、胸徑超過24厘米、樹高超過12米時,桉樹在惡劣天氣環境下折斷的機會甚高。疏伐實驗顯示,超過6成的疏伐密度更有利於原生品種的林下生長。團隊積極籌備第二階段研究,包括持續觀察試驗種植的樹木,累積更長時間及全面的數據支持研究結果。團隊亦提出提升公路植被管理系統的建議,包括將公路不同路段的斜坡和路肩根據樹木風險量化評估,按樹木風險、潛在影響等因素評分,將斜坡和路肩分為三類—高、中及低關注級別,以決定個別地點需要投入的資源和人手的優先次序,提升管理效益。研究所得以及團隊建議的中、長期管理方案已呈交路政署,希望有助加強城市樹木管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