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essor Alan Kin Tak LAUPresident Professor Paul Wai Kei TSANG Vice President (Academic) Mr Edmund Tak Man LI Vice President (Operation and Enterprise) Ir Dr Simon Ho Fai WONG Head of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and Engineering Dr Yin …
全港數碼旗袍及民族服裝創意設計大賽O2O頒獎典禮時裝秀 秀出學生的無窮創意 (2024年7月5日,香港)為響應特區政府的青年發展藍圖,培育年青人的全面發展使其成為有抱負和具有正向思維的新一代,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THEi 高科院)與ConnectAR 合辦了首屆「全港數碼旗袍及民族服裝創意設計大賽」(旗袍及民族服裝設計大賽),更獲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香港中華煤氣,以及30多間時裝界、教育界及科技界機構的攜手支持。比賽分為大專組實體旗袍設計比賽及中小學組的虛擬民族服裝設計比賽,讓學生在發揮創意的同時也可深入了解中國華服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傳𠄘中國傳統之美。 傳承中國傳統的時尚旗袍 為大專生組別而設的實體旗袍設計比賽,以時尚為題材。參加者運用創意,融合現代服飾元素,設計出兼具時尚與文化內涵的嶄新中式旗袍。新中式旗袍保留傳統元素,如企領設計,剪裁上力求修身而不過於緊繃,腰身及下擺設計講求更多變化,方便日常活動。為了展現新中式旗袍的傳統和獨有韻味,THEi高科院特意從上海找來10位熟齡模特兒,演繹參加者的新中式旗袍作品,藉以展現熟齢女性的優雅風範,訴說中華傳統服飾的永恆魅力。 結合創意與科技 讓學生初嘗時裝設計 主辦方另設虛擬民族服裝設計比賽,適合中小學生參與,透過AR技術,學生在毋須實際布料和縫製工序下,輕易發揮他們的創意,並以不同的剪裁和設計元素,勾劃出不同風格的民族服裝,而完成品更會由虛擬模特兒演繹。AR技術應用讓沒有服裝設計經驗的中小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時裝設計概念,並從小培養他們對時裝設計的興趣。 校企融合 推動數碼轉型 助文化傳承 為了向外界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主辦機構於7月5日假THEi 高科院舉行「全港數碼旗袍及民族服裝創意設計大賽」O2O頒獎典禮暨時裝秀,出席嘉賓,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女士,SBS,JP、THEi高科院校長劉建德教授、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穎先生、 東區民政事務專員陳尚文先生,JP、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黃昕然先生,JP以及多位政商界代表。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女士,S.B.S,J.P.在致辭時表示,科技可擴闊藝術發展的空間,為藝術創作者帶來新機遇。該局樂見學生在旗袍及民族服裝設計大賽上發揮創意,展現別具時尚特色的綠色作品。期望藉着這次大賽可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培育年青人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和歸屬感。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穎先生認為,旗袍及民族服裝設計大賽,揭開中式時尚的新一頁。促進科技及文化的融合,弘揚中國傳統服裝,讓更多人認識華服的概念。他盛讚這次比賽由上海模特兒演繹學生的作品,讓雙方展示自己的才華,促進滬港兩地的文化交流。 THEi高科院校長劉建德教授表示, 院校一向與業界保持緊密聯繫,希望透過不同合作模式,推動校企融合並深化行業數碼轉型。而旗袍及民族服裝設計大賽正是一個傳統文化與數碼結合的範例,「中小學生可以透過AR技術把自己對旗袍及民族服裝的設計概念呈現出來,不受剪裁縫製的限制,有助推動及傳承傳統文化及藝術。大專生則能透過實體旗袍設計比賽,豐富自己的比賽經驗、增加與業界交流機會,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劉建德教授補充,比賽結合科技、文化藝術和設計於一體,推動跨領域發展,引領創新的發展並走向數碼化。院校將繼續匯聚學術、商界和業界的力量,按市場需要引入具啟發性的多元化學習活動,啟發年輕人對學術、傳統和藝術等不同領域的追求和探索。
THEi高科院夥拍業界合辦人工智能與企業管理(榮譽)理學士課程推動人工智能應用 助企業轉型 人工智能(AI)日益強大,應用層面更是無遠弗屆,愈來愈多企業借助AI優化生產流程,提升營運管理效率,甚至拓展業務版圖。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高科院)洞悉市場趨勢,宣布與內地頂尖教育和培訓機構北京齊翼教育諮詢有限公司(齊翼教育)合作,開辦「人工智能與企業管理(榮譽)理學士」課程,致力培育既具備高端AI知識又能將其應用於企業管理的複合型人才。 THEi高科院提供以「應用科學為本」的專業學士學位課程,致力為香港優勢產業栽培實務知識及才智俱備的專才。校長劉建德教授在課程發布會上指,學院採用應用科學為本的教學模式,透過全面實習培訓,助學生及早掌握職場所需的專業技術和知識,畢業後可立刻投入工作崗位,實踐所學。學院的課程不但設計新穎,而且緊貼各大行業的最新發展和人才需求,最快2025學年開辦的「人工智能與企業管理(榮譽)理學士」正是最佳例子。 THEi高科院校長劉建德教授指出,學院採用應用科學為本的教學模式,透過實習培訓,助學生及早掌握職場專業技術和知識。 業內缺人才 新課程切合所需 隨着全球數碼轉型的進程日益加深,AI技術已在各領域中展現其巨大的潛力和變革力量。從自動化生產線到智能客服系統,從精準醫療到智慧城市管理,AI正以驚人的速度重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企業對於精通AI應用的專才需求殷切,然而人才的供應卻跟不上需求。北京齊翼教育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楊朋達形容,「目前行業面臨技術更新快速,人才缺乏且實踐經驗不足的發展挑戰,有信心課程的開辦可解決專才不足問題,通過系統性教學和實際操作,提升學生的AI應用技術和管理能力,再結合企業管理應用,助企業提高運作效率,加速行業發展和成長。」 他續稱,「THEi高科院在教育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和資源,課程內容緊貼行業發展,並與多間領先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實踐機會,冀望通過是次深度合作,培育既具備高端AI知識又懂企業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助企業實現智能化轉型和創新發展,成為推動AI技術應用和發展的重要力量。」 北京齊翼教育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楊朋達形容,目前行業面臨技術更新快速,人才實踐經驗不足等問題,有信心課程可解決問題。 課程集中教授AI四大關鍵技 「人工智能與企業管理(榮譽)理學士」為四年全日制課程,以中英雙語教學。課程設計緊扣AI技術的最新發展和實際應用需求,涵蓋從基礎理論至高端應用的廣泛內容。學生將有系統地學習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資料探勘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核心技術,並理解AI在企業管理中的具體應用場景,如智能決策、業務流程優化、客戶關係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等。劉建德教授指,課程特別看重AI技術的應用倫理和安全性,確保學生在應用技術時能夠考慮到社會責任和法律合規。 學生透過課程可掌握多個重要的AI技術,包括獨立完成AI專案、運用AI技術解決企業管理問題、強大的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以及綜合運用各種知識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這些專業知識有利學生在畢業後勝任不同管理崗位的工作,如數據分析師、商業分析師、數碼行銷專家、人力資源分析師、AI工程師、企業諮詢顧問、產品經理,甚至研究科學家,就業出路廣泛。 獲華為支持 望展開更多合作 華為香港企業業務部副總經理鄧昭健期望能與THEi高科院商討更多潛在的合作空間和機會。 業界對於THEi高科院開辦新課程,致力培養更多AI專才表示歡迎。在課程發布會上,華為香港企業業務部副總經理鄧昭健坦言課程有助紓解行業缺乏人才的燃眉之急。透露未來將一盡企業責任,與THEi高科院探討更多潛在的合作空間和機會,包括靈活應用華為資源,為有需要的THEi高科院學生提供軟、硬件方面的應用培訓,助他們盡早掌握行業最新發展技術,為創科行業發展出一分綿力。 另外,THEi高科院亦計劃與齊翼教育進一步合作,成立「人工智能與企業管理技術實踐研發中心」,致力循資源整合、技術研發、人才培養、企業服務、創新孵化、共用平台等各方面,有效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以至全國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為區域內的創新生態注入活力,締造更多機遇和可能性。
95Graduates Employment Rate畢業生就業率 100Work-Integrated Learning (WIL) 工作綜合實習培訓 1Practical Learning with Applied Science 着重實踐應用科學 Shaping the Future At Eduma University, we are moving boldly – and concertedly – to expand tomorrow’s frontiers. We believe that we have the power to shape …
THEi高科院與業界成立「大灣區氫能聯盟」 致力培育綠色人才 推動新能源發展 「大灣區氫能聯盟」於2024 年5 月30 日成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冰芬與一眾大灣區關注氫能發展的政商界人士出席,支持這別具意義的日子。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高科院)聯同粵港澳大灣區多家氫能發展企業,5月30日宣布共同成立「大灣區氫能聯盟」,進一步推動氫能科研應用及新能源發展。THEi高科院將擔任「超級聯繫人」角色,協助企業建立交流平台,凝聚企業與學生的連繫。 國家重點發展氫能 香港力求抓住機遇 訂立氫能發展策略 氫能源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政策支援、資金投入、產業支持的力度都愈來愈大,其中,廣東省更是中國氫能產業發展最早、產業覆蓋最廣泛的地區之一,目前已經有超過400家氫能企業,而佛山就是其中一個氫能發展基地。特區政府剛發表《香港氫能發展策略》,致力透過發展氫能邁向碳中和。而本地首個公眾加氫站預計年內落成啟用,屆時政府將試行氫能洗街車,目標於2027年或之前對接國際氫能標準,並協助氫能源產業在一帶一路地區發展。 本港部份大型企業及機構已開始應用氫能作燃料,例如城巴前年引入了全港首輛氫能巴士;中華煤氣去年就設置了全港首個煤氣管網抽取氫氣系統。不過相比其他國家及地區,本港的氫能發展仍在起步階段。國際新能源產業聯盟召集人朱喆煜女士於大灣區氫能聯盟成立的會議上表示,香港作為大灣區一份子,可善用自身優勢,在氫能發展上出一分力,提供連接國際資本市場的平台,為氫能源的創科企業發展提供一個中外科技與人才交流的平台,推動行業及相關企業的發展。 氫能聯盟提高灣區競爭力 THEi高科院任「超級聯繫人」 朱喆煜女士指出:「大灣區氫能聯盟的成立對香港和灣區氫能企業發展有重要意義,包括聯盟將會向企業提供一個交流合作的平台,促進企業的資源共享;通過聯盟,企業成員集合力量,可以共同研發和開拓相關技術,拓展海外市場,降低整體產業成本,提高大灣區和企業單位的競爭力。」她希望,透過這平台,能加強與國際氫能企業的交流和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吸引國際企業進駐,推動香港以至灣區氫能國際化進程發展的步伐。 THEi高科院校長劉建德教授表示:「THEi高科院會透過聯盟了解行業實際需要,展開多方面的氫能學術研究,同時與業界持續溝通,並按行業發展調整課程內容,使課程與實際應用掛鉤。」與此同時,THEi高科院亦會積極協助企業建立交流平台,推動企業與政府的溝通和協作,為企業爭取更多政策支持,冀望大灣區氫能聯盟日後可作為連接大灣區氫能企業與學生的橋樑,協助企業建立交流生態圈,推動氫能於香港以及大灣區發展。 攜手設立「氫能源教育及人才培訓中心」 THEi高科院 冀培育綠色專才 為教育公眾對有關氫能源的認知,THEi高科院與「大灣區氫能聯盟」攜手設立「氫能源教育及人才培訓中心」。校長劉建德教授表示,培訓中心對公眾開放,望加深公眾對氫能的認識,有利日後培訓人才,助力政府對有關方面的推廣。朱喆煜女士就希望,培訓中心可以讓學生能從多方面了解氫能發展,提供更廣闊視野和機會,助融入大灣區並加入氫能源行業,為大灣區以至國際提供更多緑色專才。 綠色工程與可持續發展(榮譽)理學士課程 為響應政府在氣候行動計劃、環境保護、廢物管理和智慧城市發展方面的倡議。THEi高科院已開設綠色工程與可持續發展(榮譽)理學士課程,內容涵蓋與新興環境技術、自然保育、智能環境監測、碳審計、環境應用機器學習和可再生能源系統相關的廣泛專業知識,培育具備綠色技術、可持續發展和 IT 技能知識的專才。校長劉建德期望,THEi高科院能讓學生洞悉未來可持續能源的發展趨勢,讓學生在綠色環保領域走向亞洲,乃至全球。
THEi高科院2024年度新聞發佈會首間自資院校獲業界資助開辦學士課程 聯動全球知名學府 首推2+2雙學位計劃 (2024年5月30日,香港)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高科院)一直秉持著「應用科學,創建未來」的教學理念。多年來根據香港、大灣區以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發展需求,開辦多個不同專業領域的「應用科學為本」學士學位課程。今年,THEi高科院將再下一城,拓展與業界機構及頂尖學府的合作,探索嶄新的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模式,並著力應用科研,推動新能源發展。 今日,THEi高科院舉辦「THEi高科院2024年度新聞發佈會暨『校企.同行』分享會」,公佈學院在新一年的發展方向,聯動全球知名學府合辦2+2土木工程雙學位計劃、獲業界慷慨贊助開辦全新學士學位課程,以及牽頭成立「大灣區氫能聯盟」,推動氫能發展及社會應用,著力培育新能源技術專才。這些創新舉措將為學院的教學注入新活力,培育更多符合行業需求的菁英人才。 聯動全球知名學府 首推2+2土木工程雙學位計劃 為拓闊學生的國際視野,THEi高科院將與澳洲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合辦雙學位計劃。學生於THEi 高科院完成2年土木工程(榮譽)工學士課程並達特定要求,可前往澳洲昆士蘭大學以3年級入學,修讀餘下2年的學位課程,修畢課程可獲兩所院校頒發的學士學位證書。 創校於1909年的澳洲昆士蘭大學,位於澳洲昆士蘭首都布里斯本,在《QS 世界大學排名2024年》位列前50名,土木工程學系更被評為昆士蘭地區首位。計劃正籌備當中,預計最快2025/26學年推出。 此計劃不但能加強學生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可藉此機會建立國際性視野及人脈網絡,培養專業知識以外的軟實力。THEi高科院建造、環境及工程學系系主任黃浩輝博士工程師表示,「本計劃絕對是一個難得機會,學生將可負笈昆士蘭大學升學,並到當地企業實習,讓畢業生吸收更廣泛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有利日後應對全球不同類型的工程項目和客戶需求。」 全港首間自資院校獲業界資助開辦學士課程 THEi高科院一直強調與業界的緊密合作,緊貼巿場趨勢及職場需求,結合豐富工作綜合實習培訓的課程,培養實務知識及才智俱備的專才。學院將與企業展開嶄新的合作模式,成為全港首間自資院校獲業界資助開辦學士課程。 THEi高科院分別獲澤晞(廣州)國際教育投資有限公司資助開辦「音樂科技及管理(榮譽)文學士」課程及深圳理大教育咨詢有限公司資助開辦「智能製造(榮譽)工學士」課程,兩項課程預計最快2025/26學年開辦。 音樂科技及管理(榮譽)文學士 音樂治療主要透過音樂活動、及輔導等去改善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的不穩情緒問題,在海外已應用多年,主要用於舒緩認知障礙症及過度活躍症患者的情緒問題。目前,香港約有4萬名過度活躍症兒童及青少年患者及1萬名認知障礙症患者,預計社會對這種非藥物治療的需求將日益增長,香港市場正缺乏這種人才和培訓課程。此外,政府積極發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早前公布2024下半年香港盛事年表,超過100項活動盛事將會舉行,包括匯演等節慶式活動,預料對音樂或文化活動管理人才需求大增。 「音樂科技及管理(榮譽)文學士」課程包括音樂治療和音樂活動管理兩大範疇,涉及音樂治療理論、音樂活動管理、公共關係及國際項目管理,以及舞台工程課程等跨學科內容,配合實習培訓,向學生提供全面音樂應用及實際活動管理知識,滿足行業需求。 智能製造(榮譽)工學士 工業4.0的趨勢下,全球進入智慧科技時代,智能科技融入工業、製造業活動,企業積極轉型,提升競爭優勢。政府於2022 年 12 月公布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指,將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的創科合作,製造業對善於利用數碼技術和相關流程優化及整合製造過程的專才需求大增。 THEi高科院的全新課程「智能製造(榮譽)工學士」將強調如何透過數碼技術優化製造過程,並減少舊有生產模式所產生的浪費,從而降低成本、減少錯誤。與此同時,同學將要掌握如何操作實時監控生產系統、分析數據和利用互連設備(物聯網)來改善決策和資源分配。課程將會為數碼轉型的產業鏈培育新一代高端技術與專業知識兼備的人才,推動香港再工業化,確保經濟結構多元性,使香港工業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院校預計畢業生出路寬廣,除一般工程專業外,亦適合於營運項目管理、創新科技等領域發展。 成立「理大(LEADUS)教育智能製造中心」與業界分享應用科研成果 THEi高科院榮幸與深圳理大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成立「理大(LEADUS)教育智能製造中心」,該中心的目標是促進教育和智能製造領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中心將提供一個平台,讓THEi高科院的學生與業界專業人士分享應用科研成果。學生可以透過與業界專家對話、參與實際案例、參觀相關企業等方式,深入了解數碼製造的最新技術和發展趨勢。這樣的交流將使學生更加了解行業的需求,激發他們的創新潛力。 同時,中心也將促進學術界和業界的合作。 THEi高科院的教師和研究人員可以通過中心與業界專家進行合作研究,將學術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這種產、學、研合作有助於學術與業界之間的知識和資源共享,推動創新技術的應用。 大灣區氫能聯盟成立 促進行業生態系統的發展 面對氣候變遷危機,「綠色經濟轉型」成為全球各國的發展目標,氫能已成為最熱門的環保能源。中國及香港政府分別提出碳中和的目標,廣東省更是中國氫能產業發展最早、產業覆蓋最廣泛的地區之一,目前已經有超過400家氫能企業。 THEi高科院特於2024年5月30日與一眾大灣區氫能發展企業攜手成立「大灣區氫能聯盟」,並於發佈會上舉行了聯盟成立典禮,象徵大灣區氫能聯盟正式成立。THEi高科院將致力擔任「超級聯繫人」角色,協助企業建立交流平台,凝聚企業與學生的連繫。學院會透過聯盟,按行業實際需要,展開多方面的氫能學術研究,助業界和政府推進氫能發展,並與業界持續溝通,按行業發展調整課程內容,使課程與實際應用掛鉤,助學生更全面地掌握氫能專業知識,洞悉未來的發展趨勢,培育更多氫能專才,倡導綠色環保的理念。 …
結合六大學術領域 科技應用與理論並重 THEi高科院夥拍業界 「校企對接」培育菁英與時成長 NFT、區塊鏈、Web 3.0、人工智能大行其道。進入數碼新世紀,各行各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新興科技人才陸續取代舊工種,衝擊傳統工序。迎接創新是未來唯一出路。職專學習透過多方兼備的課程內容,加強培訓本地人才,扶助青年在持續發展的職場賽道尋找機會,成為產業人才首選,亦配合香港成為區域教育樞紐的政策。 然而,傳統專上學院多以理論為本,未必能於業界角度作全面考量。反觀THEi高科院專注於工作綜合學習模式 – 課程設計融合企業實習 – 一直以切合行業發展需求為職才教育目標。THEi高科院校長劉建德教授上任前,曾任澳洲斯威本科技大學副校長(科研發展及成果),對院校科研項目發展及國際業界合作擁有豐富經驗。今次由劉教授講解一下THEi高科院「應用科技‧創建未來」的完整規劃,一探THEi高科院畢業生多年來的超高就業率以及未來的發展路向。 畢業生學術知識與應用技巧俱備 政府大力推動職業專才教育(職專教育)發展;在《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中以『職學聯通、多元發展』的策略推廣職專教育。THEi高科院的宗旨正是培育工作就緒行業菁英,目標不謀而合。「通過工作綜合學習(Work-integrated Learning),學院與業界緊密合作;每個專業為本課程當中,都設有3至6個月的實習期,教導學生如何有系統地將理論及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環境,務求學生在畢業時可即時獲聘為正式員工。」 劉教授指出,大部分學生在實習後期已通過試用期,獲企業正式錄用,加入業界盡展所長。「THEi高科院對教職員亦有相同要求,不可只專注於研究,要在業界有實質成就,成功做到對業界有衝擊性影響的科研項目,亦要對學生有裨益;例如我們新增了Co-Working Space,將業界引入學院,與學生一同透過工作學習,擴闊視野,培育創新人才。」 參與業界項目 壯大未來人才庫 THEi高科院專注於六大學術領域發展,分別為產品及時裝設計、運動及國際項目管理、數碼建築及設備工程、園藝樹藝及園境管理、中醫藥及食品科學和酒店餐飲管理及科技應用,提供共23個應用科技為本的學士學位課程。THEi高科院的專業實踐範疇不限於在職培訓,學生在學期間也有機會參與業界大型項目,協助學生為未來鋪路。劉教授說:「聲夢傳奇的舞台服飾,部份出自我們的時裝設計系作品。剛於5月假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的香港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香港文博會),開幕式時裝展也是由THEi高科院時裝設計系策劃。中藥藥劑學課程方面,我們剛派代表到泰國高等醫學院校Mahidol University商談合作計劃;食物科學及安全學系的相關課程正與國內大學研究2+2課程。而運動及康樂管理課程在運動治療培訓方面表現超卓,已有多個畢業生開設診所。園藝樹藝及園境管理課程更是我們獨有的專科,去年獲教育局納入應用學位課程先導計劃以內,成為首批應用學士學位課程,涵蓋植物科學、樹藝和環境、可持續園境管理等範疇;對於近年經常發生的塌樹、樹木蟲害等事件,學生也有參與研究防治方案;建築科技與工程學系的相關課程則迎合政府發展的方向,積極培訓懂得運用建築科技的人才。」 劉續說,未來THEi高科院會加設普通話課程。「酒店及餐飲管理是未來大灣區發展重點,將特設普通話課程讓國內學生可來港就讀。此舉亦方便本地學生就讀後前往國內發展。酒店課程一向極受國外學生歡迎,因在實習期間已有可能獲正式聘用。」 未來專注應用研究 造福社會 劉教授認為,THEi高科院最大的優勢是培育學生Work-Ready「隨時在職」,跟其他院校的取向大不同。「業界甚至會主動聯絡我們能否『推薦學生』。現在各行業都面對人才荒,公司老闆都希望員工可以馬上成為生產力,未必有時間或成本提供長時間在職訓練。」因此當劉教授代表學校到中國、泰國或澳洲參與研討時,外地院校均表示有興趣共同發展2+2課程。「香港的飛機維修水平是世界第一。其他國家也想讓飛機工程學系學生到香港實習。」劉教授表示職專教育是大勢所趨。而THEi高科院的關鍵績效指標(KPI)正是讓學生在學時已能掌握業界運作和要求,隨時準備投身職場並協助企業解決挑戰。 「我着重所有研究目標要『落地』,短期內我們將有多個研究項目與業界合作,如水耕種植、水耕中醫藥、咖啡渣再造產品等,朝向『應用研究』的目標進發,希望科研項目能與社會接軌。其他院校可能在做0至10的基礎科研,我們希望做11至100的,令研究項目可打入商業市場,變成日常使用的產品。」劉教授銳意加強THEi高科院於職業專才教育方面的優勢,深化跨區域或跨業界的協作,展示更多科研項目的成果,將THEi高科院打造成國際頂尖的應用科技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