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局大會代表團參觀THEi高科院柴灣校園 (2024年10月3日,香港)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局)早前前往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高科院)進行參觀,就香港在職業專才教育(VPET)的狀況、應用科學學位課程的最新發展、校企合作的模式,以及策略心得等進行交流及探討。 THEi高科院校長劉建德教授、副校長(學術)曾偉基教授、副校長(行政及企劃)李德文先生於9月25日(星期三)歡迎並接待由評審局總幹事周慶邦先生率領、一行12人的評審局大會代表團,參觀THEi高科院柴灣校園並了解院校的最新發展。本次參訪團由一連串的課程參觀和交流行程揭開序幕,旨在讓代表團了解香港現時在VPET的發展成果,以及交流意見。代表團成員包括評審局4位非本地大會成員及2位評審局本地大會成員。 代表團對學生融會所學 轉化創意感驚喜 THEi高科院專注7大學術領域發展,代表團先後聽取時裝設計、產品設計、運動及康樂管理、園藝樹藝及園境管理、園境建築等多個課程的最新發展,並參觀及細味各課程學生的「得意之作」。展品都是透過學生攜手企業單位合作研發,不只體現了「產、學、研」成果,更讓代表團深切了解到THEi高科院是一所具創新與前瞻性的專上院校。 代表團成員均樂見高科院在職業專才教育方面發展的決心,以及THEi高科院靈活的課程設計,如何糅合實際應用與理論知識。此等設計可讓學生融會貫通所學,啟廸創意以發揮所長。 課程實際應用與理論糅合 ENQA主席:這正是當下專上教育應有的發展 評審局大會非本地成員之一,歐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協會(ENQA)主席Mr. Douglas Blackstock 表示:「與多數追求學術評級的傳統大學不同,THEi高科院推出迎合市場發展需要的多元課程,配合應用科學為本的教學方式及著重實際應用,學生求學時就有機會藉校企合作計劃,及早掌握職場專業技術及知識,這正正應是當下應用科學院校應有的發展方向。」 評審局總幹事:對THEi高科院成果感鼓舞 席間,評審局總幹事周慶邦先生對THEi高科院在推動應用科學課程發展及實際成果感到鼓舞,一方面兼顧學術知識及專業技術傳承,同時亦能培育學生創新思維並轉化為落地項目。 校長劉建德教授:THEi高科院提供與時並進的學術及職業專才教育 THEi高科院校長劉建德教授歡迎評審局代表團親蒞THEi高科院參觀,「未來將積極透過與業界緊密合作和拓展國際網絡,提供與時並進且優質的學術及職業專才教育,致力培育工作就緒的行業菁英。」
THEi高科院2024/25 學年總入學申請過萬 經聯招取錄人數急升85% (2024年9月9日,香港)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高科院)一直秉持以「應用科學為本」的教學理念,開辦不同專業領域的學士學位課程,截止2024年9月5日,一共收到超過16,000份新生入學申請,與去年同期相若。經大學聯招取錄入讀「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學士學位課程人數更按年上升85%,反映THEi高科院創新獨特的學士學位課程具競爭力,學生對著重實踐應用科學的職專教育深感興趣。 THEi高科院今年整體本地學生收生人數與去年相若,分別選讀「建造、環境及工程學系」、「設計及建築學系」、「數碼創新及科技學系」、「食品及健康科學學系」、「酒店餐飲及工商管理學系」及「運動及康樂學系」提供的20多個學士學位課程。 SSSDP學士學位課程以運動及康樂管理(榮譽)社會科學學士、時裝設計(榮譽)文學士、土木工程(榮譽)工學士為熱門報讀課程。而運動及康樂管理(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課程取錄人數較去年同期上升約1.3倍,收生情況理想。 在自資學士學位課程方面,今年整體取錄一年級生人數亦錄得可觀增幅,比去年上升28%,當中本地學生取錄人數增加75%。其中營養及健康管理(榮譽)理學士、飛機工程(榮譽)工學士等成今年熱門的報讀科目。 校長劉建德教授:取錄率符合預期 THEi高科院校長劉建德教授回應指:「本學年取錄率符合預期,對院校未來發展深感信心。院校近年積極推出多元課程計劃吸納各領域學生入讀,同時亦探索嶄新的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模式。」他強調理想的錄取率反映社會及學生認同THEi高科院的教學理念和發展方向,現時院校正逐步邁向升格成為「應用科學大學」的目標。
Students visited the production facility of “Mindful Sparks” which is a local beverage company for a premium, locally produced, non-alcoholic, and artisanal sparkling tea.
港運動治療發展可期 THEi 高科院畢業生兼運動治療師助力國家健兒 成功衝擊巴黎奧運獎牌 (2024年8月20日,香港)政府近年積極體育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等三大策略方向發展推動香港的體育成長,並開展運動科研資助計劃,以加強向香港運動員提供運動科學和運動醫學的支援。當中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高科院)培育的運動治療師不但成為香港運動員的堅強後盾,更成為奧運以至國際健兒招募的專業人士,行業未來發展可期。 香港目前約有1,400名精英運動員,其中全職運動員約佔半。隨著政府和社會的重視和投入,港隊於今屆巴黎奧運的成績亮眼,而當中「背後功臣」運動治療師的支援亦漸走進大眾眼簾。THEi高科院運動及康樂管理(榮譽)社會科學學士畢業生、註冊運動治療師楊嘉恒(Max)及呂欹諾(Ivy)同屆畢業,在行業打滾8年,回顧過往和展望前路,他們都各自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海闊天空。 幸依性格愛好 選讀運動相關課程 香港土生土長的Max回想當年完成DSE文憑試後,大學聯招獲THEi高科院運動及康樂管理(榮譽)社會科學學士,以及另一間大專院校化學相關的理學士課程錄取,最後因應自己的性格愛好,依循本心,選擇入讀THEi高科院運動及康樂管理(榮譽)社會科學學士,「當初作出以興趣為先的選擇,主要是想享受4年的求學時間,不想為了他人普遍認為的『好前程』而妄顧了自己的喜好。」 同樣是運動愛好者的Ivy形容當初可謂是一心一意選讀與運動相關課程,在評估和權衡DSE文憑試成績後,毅然選擇全港唯一設有運動治療範疇的THEi高科院運動及康樂管理(榮譽)社會科學學士,終如願以償。至三年級時在興趣推使下,選擇該範疇為主要專修,更成為日後職涯發展路向。 求學捉緊每次機遇 表現出色獲青睞 在THEi高科院的安排下,Max與Ivy分別於三年級時修讀必修單元 – 工作綜合學習(WIL),並安排到THEi高科院的合作運動機構進行指定時數的工作實習,更因此埋下未來就業路向的契機。 而Max出眾的表現給部分機構負責人留下深刻印象。「當時難忘課程導師再三提醒我們要抓緊每次機會,人捨我取,不要怕吃虧,因此畢業時本著把握每一次機會的心態,向WIL時認識的一間提供運動治療服務的機構毛遂自薦,應徵運動治療師一職,喜獲聘任。」 至於Ivy則被院校安排到山東省體育局實習一個月,為國家運動員提供運動治療,活用所學的理論與知識並同時累積實戰經驗,慢慢加強了與運動團隊的溝通能力。而虛心又積極的學習及工作態度亦有利她畢業後加入香港欖球總會。「實習時所累積的經驗,一步一步塑造我在職業生涯的每個機遇,時有深刻,時有教訓,時有挫折,但都一次次地提醒我下次定能因而獲得進步,同時亦促使我不停學習。」 踏足國際賽事屢創佳績 不忘回饋社會 2016年畢業後,兩人因工作機遇,先後成為國際健兒的專責運動治療師。Max現為中國網球新星王欣瑜的專責運動治療師,今年夥拍張之臻出戰巴黎奧運會的網球混雙項目並獲得銀牌,創下歷史佳績。Ivy則先後在香港欖球總會、廣東體操隊工作,並擔任中國國家體操隊康復師,專責國家隊「吊環王」劉洋的康復治療工作,並一齊出戰今屆巴黎奧運,而劉洋更發揮完美,以15.300的高分姿態摘下金牌,實現衛冕。 學業和職涯發展雷同,又儼如均攀登事業高峰的兩人仍無意停下腳步。Max 2022年聯同三位業界朋友創辦「Movewell運動及物理治療中心」,為本地運動員提供運動治療服務的同時,亦為母校的師弟、師妹提供WIL機會,希望更好地推動本地運動治療行業的茁壯發展。Max同時擔任香港運動治療師總會副主席,期望香港能完善運動治療師專業資格機制,與其他本地專職醫療人員睇齊,擁有認可的機構進行規管,保障同業間的實務及專業操守水平。 倡建主動治療意識 勉勵後來者 對於有意投身運動治療行業的後來者,Max勉勵不要怕辛苦且主動,以及建立良好的溝通能力,助與運動健兒和復康團隊制定更適切的治療計劃。「其實無論是運動員,還是普通市民,運動受傷的情況普遍,惟大多數傾向『唔痛就無事』的心態而忽略或低估了實際的受傷情況,而運動治療師恰好提供有關方面的專業治療和意見。」 Ivy亦認同運動治療行業前景可觀,鼓勵後來者多嘗試,多發掘可能的合作機遇, 建立自己的人脈網絡,拓展自己未知的領域,多些走出去,看看這個機會處處的萬千世界,「一路走來,其實就是把握好每一次機會,做好自己的份內工作,朝著你的目標進發。」
The Technological and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of Hong Kong (THEi) successfully conducted the second seminar in the series “Smart City with Nature-Based Solutions – Exploring Urban Forestry and Landscape Ecology” on July 19, 2024. The seminar titled “Urban Sustainability …
The 9th Graduation Exhibi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and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of the Technological and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of Hong Kong (THEi) was held on 16 July 2024 at the THEi (Chai …
全港數碼旗袍及民族服裝創意設計大賽O2O頒獎典禮時裝秀 秀出學生的無窮創意 (2024年7月5日,香港)為響應特區政府的青年發展藍圖,培育年青人的全面發展使其成為有抱負和具有正向思維的新一代,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THEi 高科院)與ConnectAR 合辦了首屆「全港數碼旗袍及民族服裝創意設計大賽」(旗袍及民族服裝設計大賽),更獲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香港中華煤氣,以及30多間時裝界、教育界及科技界機構的攜手支持。比賽分為大專組實體旗袍設計比賽及中小學組的虛擬民族服裝設計比賽,讓學生在發揮創意的同時也可深入了解中國華服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傳𠄘中國傳統之美。 傳承中國傳統的時尚旗袍 為大專生組別而設的實體旗袍設計比賽,以時尚為題材。參加者運用創意,融合現代服飾元素,設計出兼具時尚與文化內涵的嶄新中式旗袍。新中式旗袍保留傳統元素,如企領設計,剪裁上力求修身而不過於緊繃,腰身及下擺設計講求更多變化,方便日常活動。為了展現新中式旗袍的傳統和獨有韻味,THEi高科院特意從上海找來10位熟齡模特兒,演繹參加者的新中式旗袍作品,藉以展現熟齢女性的優雅風範,訴說中華傳統服飾的永恆魅力。 結合創意與科技 讓學生初嘗時裝設計 主辦方另設虛擬民族服裝設計比賽,適合中小學生參與,透過AR技術,學生在毋須實際布料和縫製工序下,輕易發揮他們的創意,並以不同的剪裁和設計元素,勾劃出不同風格的民族服裝,而完成品更會由虛擬模特兒演繹。AR技術應用讓沒有服裝設計經驗的中小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時裝設計概念,並從小培養他們對時裝設計的興趣。 校企融合 推動數碼轉型 助文化傳承 為了向外界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主辦機構於7月5日假THEi 高科院舉行「全港數碼旗袍及民族服裝創意設計大賽」O2O頒獎典禮暨時裝秀,出席嘉賓,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女士,SBS,JP、THEi高科院校長劉建德教授、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穎先生、 東區民政事務專員陳尚文先生,JP、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黃昕然先生,JP以及多位政商界代表。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女士,S.B.S,J.P.在致辭時表示,科技可擴闊藝術發展的空間,為藝術創作者帶來新機遇。該局樂見學生在旗袍及民族服裝設計大賽上發揮創意,展現別具時尚特色的綠色作品。期望藉着這次大賽可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培育年青人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和歸屬感。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穎先生認為,旗袍及民族服裝設計大賽,揭開中式時尚的新一頁。促進科技及文化的融合,弘揚中國傳統服裝,讓更多人認識華服的概念。他盛讚這次比賽由上海模特兒演繹學生的作品,讓雙方展示自己的才華,促進滬港兩地的文化交流。 THEi高科院校長劉建德教授表示, 院校一向與業界保持緊密聯繫,希望透過不同合作模式,推動校企融合並深化行業數碼轉型。而旗袍及民族服裝設計大賽正是一個傳統文化與數碼結合的範例,「中小學生可以透過AR技術把自己對旗袍及民族服裝的設計概念呈現出來,不受剪裁縫製的限制,有助推動及傳承傳統文化及藝術。大專生則能透過實體旗袍設計比賽,豐富自己的比賽經驗、增加與業界交流機會,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劉建德教授補充,比賽結合科技、文化藝術和設計於一體,推動跨領域發展,引領創新的發展並走向數碼化。院校將繼續匯聚學術、商界和業界的力量,按市場需要引入具啟發性的多元化學習活動,啟發年輕人對學術、傳統和藝術等不同領域的追求和探索。
THEi高科院夥拍業界合辦人工智能與企業管理(榮譽)理學士課程推動人工智能應用 助企業轉型 人工智能(AI)日益強大,應用層面更是無遠弗屆,愈來愈多企業借助AI優化生產流程,提升營運管理效率,甚至拓展業務版圖。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高科院)洞悉市場趨勢,宣布與內地頂尖教育和培訓機構北京齊翼教育諮詢有限公司(齊翼教育)合作,開辦「人工智能與企業管理(榮譽)理學士」課程,致力培育既具備高端AI知識又能將其應用於企業管理的複合型人才。 THEi高科院提供以「應用科學為本」的專業學士學位課程,致力為香港優勢產業栽培實務知識及才智俱備的專才。校長劉建德教授在課程發布會上指,學院採用應用科學為本的教學模式,透過全面實習培訓,助學生及早掌握職場所需的專業技術和知識,畢業後可立刻投入工作崗位,實踐所學。學院的課程不但設計新穎,而且緊貼各大行業的最新發展和人才需求,最快2025學年開辦的「人工智能與企業管理(榮譽)理學士」正是最佳例子。 THEi高科院校長劉建德教授指出,學院採用應用科學為本的教學模式,透過實習培訓,助學生及早掌握職場專業技術和知識。 業內缺人才 新課程切合所需 隨着全球數碼轉型的進程日益加深,AI技術已在各領域中展現其巨大的潛力和變革力量。從自動化生產線到智能客服系統,從精準醫療到智慧城市管理,AI正以驚人的速度重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企業對於精通AI應用的專才需求殷切,然而人才的供應卻跟不上需求。北京齊翼教育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楊朋達形容,「目前行業面臨技術更新快速,人才缺乏且實踐經驗不足的發展挑戰,有信心課程的開辦可解決專才不足問題,通過系統性教學和實際操作,提升學生的AI應用技術和管理能力,再結合企業管理應用,助企業提高運作效率,加速行業發展和成長。」 他續稱,「THEi高科院在教育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和資源,課程內容緊貼行業發展,並與多間領先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實踐機會,冀望通過是次深度合作,培育既具備高端AI知識又懂企業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助企業實現智能化轉型和創新發展,成為推動AI技術應用和發展的重要力量。」 北京齊翼教育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楊朋達形容,目前行業面臨技術更新快速,人才實踐經驗不足等問題,有信心課程可解決問題。 課程集中教授AI四大關鍵技 「人工智能與企業管理(榮譽)理學士」為四年全日制課程,以中英雙語教學。課程設計緊扣AI技術的最新發展和實際應用需求,涵蓋從基礎理論至高端應用的廣泛內容。學生將有系統地學習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資料探勘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核心技術,並理解AI在企業管理中的具體應用場景,如智能決策、業務流程優化、客戶關係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等。劉建德教授指,課程特別看重AI技術的應用倫理和安全性,確保學生在應用技術時能夠考慮到社會責任和法律合規。 學生透過課程可掌握多個重要的AI技術,包括獨立完成AI專案、運用AI技術解決企業管理問題、強大的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以及綜合運用各種知識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這些專業知識有利學生在畢業後勝任不同管理崗位的工作,如數據分析師、商業分析師、數碼行銷專家、人力資源分析師、AI工程師、企業諮詢顧問、產品經理,甚至研究科學家,就業出路廣泛。 獲華為支持 望展開更多合作 華為香港企業業務部副總經理鄧昭健期望能與THEi高科院商討更多潛在的合作空間和機會。 業界對於THEi高科院開辦新課程,致力培養更多AI專才表示歡迎。在課程發布會上,華為香港企業業務部副總經理鄧昭健坦言課程有助紓解行業缺乏人才的燃眉之急。透露未來將一盡企業責任,與THEi高科院探討更多潛在的合作空間和機會,包括靈活應用華為資源,為有需要的THEi高科院學生提供軟、硬件方面的應用培訓,助他們盡早掌握行業最新發展技術,為創科行業發展出一分綿力。 另外,THEi高科院亦計劃與齊翼教育進一步合作,成立「人工智能與企業管理技術實踐研發中心」,致力循資源整合、技術研發、人才培養、企業服務、創新孵化、共用平台等各方面,有效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以至全國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為區域內的創新生態注入活力,締造更多機遇和可能性。
THEi高科院與業界成立「大灣區氫能聯盟」 致力培育綠色人才 推動新能源發展 「大灣區氫能聯盟」於2024 年5 月30 日成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冰芬與一眾大灣區關注氫能發展的政商界人士出席,支持這別具意義的日子。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高科院)聯同粵港澳大灣區多家氫能發展企業,5月30日宣布共同成立「大灣區氫能聯盟」,進一步推動氫能科研應用及新能源發展。THEi高科院將擔任「超級聯繫人」角色,協助企業建立交流平台,凝聚企業與學生的連繫。 國家重點發展氫能 香港力求抓住機遇 訂立氫能發展策略 氫能源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政策支援、資金投入、產業支持的力度都愈來愈大,其中,廣東省更是中國氫能產業發展最早、產業覆蓋最廣泛的地區之一,目前已經有超過400家氫能企業,而佛山就是其中一個氫能發展基地。特區政府剛發表《香港氫能發展策略》,致力透過發展氫能邁向碳中和。而本地首個公眾加氫站預計年內落成啟用,屆時政府將試行氫能洗街車,目標於2027年或之前對接國際氫能標準,並協助氫能源產業在一帶一路地區發展。 本港部份大型企業及機構已開始應用氫能作燃料,例如城巴前年引入了全港首輛氫能巴士;中華煤氣去年就設置了全港首個煤氣管網抽取氫氣系統。不過相比其他國家及地區,本港的氫能發展仍在起步階段。國際新能源產業聯盟召集人朱喆煜女士於大灣區氫能聯盟成立的會議上表示,香港作為大灣區一份子,可善用自身優勢,在氫能發展上出一分力,提供連接國際資本市場的平台,為氫能源的創科企業發展提供一個中外科技與人才交流的平台,推動行業及相關企業的發展。 氫能聯盟提高灣區競爭力 THEi高科院任「超級聯繫人」 朱喆煜女士指出:「大灣區氫能聯盟的成立對香港和灣區氫能企業發展有重要意義,包括聯盟將會向企業提供一個交流合作的平台,促進企業的資源共享;通過聯盟,企業成員集合力量,可以共同研發和開拓相關技術,拓展海外市場,降低整體產業成本,提高大灣區和企業單位的競爭力。」她希望,透過這平台,能加強與國際氫能企業的交流和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吸引國際企業進駐,推動香港以至灣區氫能國際化進程發展的步伐。 THEi高科院校長劉建德教授表示:「THEi高科院會透過聯盟了解行業實際需要,展開多方面的氫能學術研究,同時與業界持續溝通,並按行業發展調整課程內容,使課程與實際應用掛鉤。」與此同時,THEi高科院亦會積極協助企業建立交流平台,推動企業與政府的溝通和協作,為企業爭取更多政策支持,冀望大灣區氫能聯盟日後可作為連接大灣區氫能企業與學生的橋樑,協助企業建立交流生態圈,推動氫能於香港以及大灣區發展。 攜手設立「氫能源教育及人才培訓中心」 THEi高科院 冀培育綠色專才 為教育公眾對有關氫能源的認知,THEi高科院與「大灣區氫能聯盟」攜手設立「氫能源教育及人才培訓中心」。校長劉建德教授表示,培訓中心對公眾開放,望加深公眾對氫能的認識,有利日後培訓人才,助力政府對有關方面的推廣。朱喆煜女士就希望,培訓中心可以讓學生能從多方面了解氫能發展,提供更廣闊視野和機會,助融入大灣區並加入氫能源行業,為大灣區以至國際提供更多緑色專才。 綠色工程與可持續發展(榮譽)理學士課程 為響應政府在氣候行動計劃、環境保護、廢物管理和智慧城市發展方面的倡議。THEi高科院已開設綠色工程與可持續發展(榮譽)理學士課程,內容涵蓋與新興環境技術、自然保育、智能環境監測、碳審計、環境應用機器學習和可再生能源系統相關的廣泛專業知識,培育具備綠色技術、可持續發展和 IT 技能知識的專才。校長劉建德期望,THEi高科院能讓學生洞悉未來可持續能源的發展趨勢,讓學生在綠色環保領域走向亞洲,乃至全球。
THEi高科院2024年度新聞發佈會首間自資院校獲業界資助開辦學士課程 聯動全球知名學府 首推2+2雙學位計劃 (2024年5月30日,香港)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高科院)一直秉持著「應用科學,創建未來」的教學理念。多年來根據香港、大灣區以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發展需求,開辦多個不同專業領域的「應用科學為本」學士學位課程。今年,THEi高科院將再下一城,拓展與業界機構及頂尖學府的合作,探索嶄新的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模式,並著力應用科研,推動新能源發展。 今日,THEi高科院舉辦「THEi高科院2024年度新聞發佈會暨『校企.同行』分享會」,公佈學院在新一年的發展方向,聯動全球知名學府合辦2+2土木工程雙學位計劃、獲業界慷慨贊助開辦全新學士學位課程,以及牽頭成立「大灣區氫能聯盟」,推動氫能發展及社會應用,著力培育新能源技術專才。這些創新舉措將為學院的教學注入新活力,培育更多符合行業需求的菁英人才。 聯動全球知名學府 首推2+2土木工程雙學位計劃 為拓闊學生的國際視野,THEi高科院將與澳洲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合辦雙學位計劃。學生於THEi 高科院完成2年土木工程(榮譽)工學士課程並達特定要求,可前往澳洲昆士蘭大學以3年級入學,修讀餘下2年的學位課程,修畢課程可獲兩所院校頒發的學士學位證書。 創校於1909年的澳洲昆士蘭大學,位於澳洲昆士蘭首都布里斯本,在《QS 世界大學排名2024年》位列前50名,土木工程學系更被評為昆士蘭地區首位。計劃正籌備當中,預計最快2025/26學年推出。 此計劃不但能加強學生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可藉此機會建立國際性視野及人脈網絡,培養專業知識以外的軟實力。THEi高科院建造、環境及工程學系系主任黃浩輝博士工程師表示,「本計劃絕對是一個難得機會,學生將可負笈昆士蘭大學升學,並到當地企業實習,讓畢業生吸收更廣泛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有利日後應對全球不同類型的工程項目和客戶需求。」 全港首間自資院校獲業界資助開辦學士課程 THEi高科院一直強調與業界的緊密合作,緊貼巿場趨勢及職場需求,結合豐富工作綜合實習培訓的課程,培養實務知識及才智俱備的專才。學院將與企業展開嶄新的合作模式,成為全港首間自資院校獲業界資助開辦學士課程。 THEi高科院分別獲澤晞(廣州)國際教育投資有限公司資助開辦「音樂科技及管理(榮譽)文學士」課程及深圳理大教育咨詢有限公司資助開辦「智能製造(榮譽)工學士」課程,兩項課程預計最快2025/26學年開辦。 音樂科技及管理(榮譽)文學士 音樂治療主要透過音樂活動、及輔導等去改善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的不穩情緒問題,在海外已應用多年,主要用於舒緩認知障礙症及過度活躍症患者的情緒問題。目前,香港約有4萬名過度活躍症兒童及青少年患者及1萬名認知障礙症患者,預計社會對這種非藥物治療的需求將日益增長,香港市場正缺乏這種人才和培訓課程。此外,政府積極發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早前公布2024下半年香港盛事年表,超過100項活動盛事將會舉行,包括匯演等節慶式活動,預料對音樂或文化活動管理人才需求大增。 「音樂科技及管理(榮譽)文學士」課程包括音樂治療和音樂活動管理兩大範疇,涉及音樂治療理論、音樂活動管理、公共關係及國際項目管理,以及舞台工程課程等跨學科內容,配合實習培訓,向學生提供全面音樂應用及實際活動管理知識,滿足行業需求。 智能製造(榮譽)工學士 工業4.0的趨勢下,全球進入智慧科技時代,智能科技融入工業、製造業活動,企業積極轉型,提升競爭優勢。政府於2022 年 12 月公布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指,將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的創科合作,製造業對善於利用數碼技術和相關流程優化及整合製造過程的專才需求大增。 THEi高科院的全新課程「智能製造(榮譽)工學士」將強調如何透過數碼技術優化製造過程,並減少舊有生產模式所產生的浪費,從而降低成本、減少錯誤。與此同時,同學將要掌握如何操作實時監控生產系統、分析數據和利用互連設備(物聯網)來改善決策和資源分配。課程將會為數碼轉型的產業鏈培育新一代高端技術與專業知識兼備的人才,推動香港再工業化,確保經濟結構多元性,使香港工業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院校預計畢業生出路寬廣,除一般工程專業外,亦適合於營運項目管理、創新科技等領域發展。 成立「理大(LEADUS)教育智能製造中心」與業界分享應用科研成果 THEi高科院榮幸與深圳理大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成立「理大(LEADUS)教育智能製造中心」,該中心的目標是促進教育和智能製造領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中心將提供一個平台,讓THEi高科院的學生與業界專業人士分享應用科研成果。學生可以透過與業界專家對話、參與實際案例、參觀相關企業等方式,深入了解數碼製造的最新技術和發展趨勢。這樣的交流將使學生更加了解行業的需求,激發他們的創新潛力。 同時,中心也將促進學術界和業界的合作。 THEi高科院的教師和研究人員可以通過中心與業界專家進行合作研究,將學術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這種產、學、研合作有助於學術與業界之間的知識和資源共享,推動創新技術的應用。 大灣區氫能聯盟成立 促進行業生態系統的發展 面對氣候變遷危機,「綠色經濟轉型」成為全球各國的發展目標,氫能已成為最熱門的環保能源。中國及香港政府分別提出碳中和的目標,廣東省更是中國氫能產業發展最早、產業覆蓋最廣泛的地區之一,目前已經有超過400家氫能企業。 THEi高科院特於2024年5月30日與一眾大灣區氫能發展企業攜手成立「大灣區氫能聯盟」,並於發佈會上舉行了聯盟成立典禮,象徵大灣區氫能聯盟正式成立。THEi高科院將致力擔任「超級聯繫人」角色,協助企業建立交流平台,凝聚企業與學生的連繫。學院會透過聯盟,按行業實際需要,展開多方面的氫能學術研究,助業界和政府推進氫能發展,並與業界持續溝通,按行業發展調整課程內容,使課程與實際應用掛鉤,助學生更全面地掌握氫能專業知識,洞悉未來的發展趨勢,培育更多氫能專才,倡導綠色環保的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