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Start

最新消息

20244月16

新书推介:语文及通识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吴木欣博士《集合吧! 香港青年践行社企新理想》

刊物

新书推介:语文及通识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吴木欣博士著作《集合吧! 香港青年践行社企新理想》

新书推介:语文及通识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吴木欣博士著作《集合吧! 香港青年践行社企新理想》

 

吴木欣女士, 《集合吧! 香港青年践行社企新理想》, 2023

 

《集合吧! 香港青年践行社企新理想》内容简介

 

有人倡议环保,开一间超市,打正旗号售卖(快要)过期的产品。 有人回收本来要送去堆填的咖啡渣,升级再造,成为上佳礼品。 有人关爱长者,觅得一种装备,穿上即可让人在一瞬间变老,体会老人家的困难,促进跨代沟通。 有人希望推动社会多元共融,利用制香和香料茶,为少数族裔提供训练及工作机会,也让公众有机会直接与少数族裔相处,互相了解。 有人筹集卡路里,鼓励公众做运动之余,同时处理粮食议题。 有人依然相信阅读,靠书本连结出一个无远弗届的网络。

 

以上都是本书采访的社会企业(下称「社企」),全是在香港创办,营运至少五年,创办人都是八十后式者九十后,成立社企时大多只有二十几 岁。 本书采访社企在成立之时只是微型社企,现时已经踏上轨道,达到创业时定下的社会目标,部分社企甚至踏入扩大规模阶段,而且由效益扩散发展至深化效益。 他们是如何做到产品创新、业务流程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 创业成功需要什么资本? 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以及社会资本是如何相辅相成? 笔者于本书细说年轻人创办社会企业的故事 ,剖析他们的生存之道,如何利用知识开拓新道路,改善社会的种种问题 。

 

创业,到底有多困难? 美国劳工统计局每年都会更新私营企业的营运状态,数据发现八成企业能够熬过第一年,但是只有五成半支撑到五年,营运到十年的更只得三成半左右。 换句话说,本书采访的社企,都是50/50 的「生还者」。

 

经营社会企业并不容易,相比起非政府组织或商业机构,社会企业需要平衡营利和社会目标,容易进退失据。 面对经济危机,企业很可能会减薪或裁员。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波及各行各业,但是本书访问的社企在疫情之下依然坚持初心,服务社会;甚至善用逆境带来的时间和空间,创新业务流程,为公司储备将来的资源, 更可以靠完善的线上系统逆市扩展业务。

 

这些年轻人的故事,值得更多人知道。

 

售卖过期产品的超市是 GreenPrice,已经开设八间分店,开业至今一共拯救超过十万件货品。

 

升级再造咖啡渣的社企是 Eco-Greenergy,咖啡渣回收后升价十倍。

 

推广银龄友善社会的社企是Eldpathy,团队采用「外送营运」模式,省去固定租金和大部分薪酬开支,举办超过八百场体验活动。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业务本来已踏上轨道,毋须依靠资助。

 

利用制香推广多元共融的社企是 okapi,公司由一间变三间,部分业务已经能够自负盈亏。

 

以运动转化为食粮的社企是 FOODSPORT,创办人希望自己的工作带有社会目标,搵工时却遍寻不获,毅然创业,不靠资助,边走边试。 创业十年,公司纯利每年达到六位数字,未来将会发展外国市场。

 

还有一个人,曾在三十岁的时候开书店,负债数十万。 十年后,他遇上社会创新的浪潮,与一队小丑驶着一辆木头车讲书,成功将书本带入学校、市集、商场,化身文化艺术活动的中介Rolling Books,靠一本 本书滚出一间又一间书店、士多以至办馆。

 

作者简介

 

吴木欣

2014年于香港中文大学取得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于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担任助理教授,教授关于企业与服务领袖等课程,专于研究公民社会、社会企业以及通识教育等,研究对象以年轻 人为主,探讨他们与社会的互动,关注他们如何参与社会创新等课题。 热衷于推动社会创新,自2020年起为邻舍辅导会的社会企业等担任顾问,协助促进香港公民社会的发展。

 

伍咏欣

曾于《明周》专题组任职编辑,采访各种社会议题,报导作品曾获2021年人权新闻奖颁发的「解释性特写优异奖」。 现为独立记者,与学者及媒体合作,撰写及出版深度专题。